打印

云南旅游回来,对所谓的古镇古城很失望

0
大研古镇和束河古镇基本上商业化都很浓重,到处都是义乌或其它地方都能买到的纪念品,无非就是换个标签而已,到处都是假 啊,和目前社会上的黑心商人差不多,从义乌等地进货过来,换个标签,打着丽江古城的名义,价格一下水涨船高啊~不过丽江古城的环境确实不错,很悠闲很慢的一个地方,很适合繁忙过后放松一下~桂林的大圩古镇不错,古色古香,基本上没有什么商业气息,许多古色古香的“老文物“还保留着,有幸去了一次,自我感觉还不错,但就是地方不大,没有住的地方。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 玫瑰色人 金币 +5 回复认真,鼓励! 2011-5-1 22:52

TOP

0
现在国内的所谓古镇古城,都被各种商铺搞的不像样子,主要是他们开店铺根本不考虑与古城文化融合这一方面。上次去布达拉宫,看到布达拉宫底下一堆小商小贩,甚至还有着一块明晃晃的招牌,上写二字“网吧”,这个倒胃口,要不是因为缺氧,真想拿块石头把那招牌砸烂。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 玫瑰色人 金币 +3 回复认真,鼓励! 2011-5-2 09:22

TOP

0
商业化的古城也就那个样 只能自己找些没人的偏僻的城镇 才可能看得到

TOP

0
现在的这种旅游开发,俗透了,好东西也被糟蹋的不成样子了。

TOP

0
现在那些出了名的旅游景点都没什么意思,平常的工作日也都是人。那次去鼓浪屿,人多的受不了,连看到的拍婚纱照的都上2位数了,无语阿
还是喜欢些人少的地方~

TOP

0
事实上就是这样~~很多被开发后的景区都是这样的,都是为了赚钱,和以前是不能比了。

TOP

0
现在国内的所谓景区都是圈起来的发财树,肥了一小部分人而已,前天去了趟颐和园,哎,那叫一个脏啊,可是人家就是卖着几十块的门票,收着高额的停车费.真不知道那个故去的老佛爷看了会做何感慨!

TOP

0
云南旅游的商业化太严重狠了,我去过一次,觉得没什么意思

现在想去西藏看看,最好是自己开车去,很是向往啊````

TOP

0
引用:
原帖由 geminigoom 于 2011-5-2 18:29 发表
现在那些出了名的旅游景点都没什么意思,平常的工作日也都是人。那次去鼓浪屿,人多的受不了,连看到的拍婚纱照的都上2位数了,无语阿
还是喜欢些人少的地方~
同感啊!我现在真的也是只想往人的地方去了。

TOP

0

转帖一篇关于旅游景点古镇的文章

版主留言
liushilide(2011-5-5 19:09): 转贴应该加上自己评论
这篇文章说出了我的心声,但我没这样的文笔,写不出这么好。

曾经在网上看到这样一句话:“20年前的丽江是个冰清玉洁的小姑娘,如今的丽江是一个去东莞转了一圈后回来成了庸脂俗粉的小姐。”

一年前到丽江采访时已有这样的感觉。几天前带家人旧地重游,感觉更为强烈。

位于云南西北部的丽江于1996年2月3日发生了7级的强烈地震后,经历了脱胎换骨的重建,于1997年12月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从此创造了世界遗产保护和开发的“奇迹”。不过,经过10多年的发展,在换取经济发展的同时,这个曾与西藏并列为最后净土的地方,就像一个纯朴村姑为生活所迫走进了都市,接受了所谓的现代文明而变得扭捏做作、涂脂抹粉、不伦不类。

自开发旅游后,道路和机场的建设加速了丽江的对外开放,物价也因运输更为便利而变得便宜,原本一条裤子轮流穿的村民生活也随着旅游业的兴起而变好了。

  然而,经济利益以及外来文化的冲击也使丽江迷失了自我。丽江的核心旅游区——大研古镇,除了建筑保留尚好外,更像是一个全国性的商业步行街,超过70%的商店业主并非当地人。在这个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唯一没有城墙的古城,已看不到弯着腰站在流水中的洗衣妇女,丽江粑粑、面条坊、铜匠铺等也失去踪影,取而代之的是卖披肩、工艺品、民族服饰、各地小吃、小玩意、土特产、水吧、餐馆等千篇一律的店铺。不单是大研古镇,自然湿地保护区拉市海的周围情况也如此。

据了解,当地的纳西族人几乎都卖了古城和湿地的房子,搬到附近的现代楼房居住,而原本居住在附近农村的族人也放弃耕地,从事旅游接待的工作。

在接触外界和发现金钱的用处后,原本朴素、自律和淡定的纳西族难免起了人性的变化,当地婚外恋、离婚率等有激增的迹象。过去宁可殉情而不愿嫁娶自己不爱的纳西人,离婚率原本是中国最低的,但过去10年,据笔者了解,这个族群的离婚率可能已过半。有当地族人反映,因当地人早婚,这个概率甚至可能已高达80%,而且离两三次婚的人并不在少数。这也许是为何近年来丽江被冠了另一称号——“艳遇之都”。

此外,吸毒也成了当地严重的社会问题。卖了房子和地后,有少部分的人因不懂得处置钱财,而用新到手的财富来吸毒,最后搞得家破人亡。据知始于秦汉时期的茶马古道原本为服务边境贸易的经济纽带,也是艺术、宗教、文化和思想的要道,但如今已演变成走私毒品之路。

当地的景区则和中国多处的景区一样,采取的是“坐完电瓶车(电动车)、坐索道”的模式,而且陷阱多多,比如向旅客推销表面说是免费盖章,实则收费的旅行证。

从丽江回到重庆,在央视新闻频道上看到在刚过去的五一小长假里,江苏的周庄、福建的土楼也同样人满为患。同丽江一样,依然居住在周庄和土楼内的原住民已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售卖大同小异物品的零售商店。游客在这些景点看到的不是当地人的生活风貌,而是兜售在全国其他景区也能看得到的纪念品。
发展旅游与景点、景区的保护之间的平衡问题一直备受关注。除了保护建筑外,其实更需要细心呵护的是原住民。好好安置当地人,提供他们迎接旅游发展的技能和应对外来人事和文化冲击的能力,才能真正改善他们的生活,创造幸福,也给前来观光的客人带来欢乐。

一个景区、景点的成功,人和景应是一体的。静止的景物是文化遗产,而当地人的生活风貌则是遗产的灵魂,二者互相依存。让旅客能接触社会、感受人文、体验风情、享受休闲,得到精神满足,才能确保一个旅游胜地的可持续性发展,能够不断地吸引回头客。

震后的汶川县欲打好旅游牌,希望像丽江一样在废墟之上迅速崛起。笔者两个月前到了都江堰,就遇到几名曾经在成都打工,但在灾后重建后决定回到家乡发展的当地人。他们普遍认为,三年的灾后重建让当地经济加速了20年。这个原本寂寂无名的区县现在引来大批商人和旅客,高铁的票如果不提前一天买是买不到的。有了丽江和其他景区的经验,希望当地政府在开发旅游区时,能多加考虑到灾区群众的心理,放在第一位的是当地人的利益和福祉,而不是利益最大化的过快发展。

一个景点少了当地人和他们的气息,徒有外表而没有灵魂的空壳,政府打造和保护的只是一座遗迹。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 玫瑰色人 金币 +3 转贴费,下次这样要写上一些自己的观点 2011-5-8 09:19

TOP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4-7-15 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