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我来谈谈诸葛亮 [打印本页]

作者: Saniu    时间: 2009-10-25 15:22     标题: 我来谈谈诸葛亮

大家都知道,周瑜是被诸葛亮气死于病榻之上的,周瑜仰天长叹:"即生瑜,何生亮",对这位东吴不可多得的军事人材的猝然而逝,孙权更是悲叹万分。
    当诸葛亮得知周瑜病逝的消息后,冒着被周瑜部将杀害的危险,只带了赵云和500名士兵就去吊丧了。东吴将士知道赵云的厉害,所以才不敢下手。而诸葛亮吊唁周瑜的祭文,更是令人怆然涕下。他一边亲自为周瑜的亡灵奠酒,一边跪在地上,嘴里叨念着祭文:
    公瑾啊,没想到你竟然突然不幸辞世!可能是老天嫉妒你的才能,这样的消息怎么不让我伤悲呢?我心痛不已,特地为你奠酒一壶,但愿你在天之灵,能够安息!你自幼就以才华出众而被伯符(孙策)赏识,仗义疏财,礼贤下士;你少年得志,鹏程万里,功成名就,割据江南;在你壮年之时,远镇巴丘,景升(刘表)忌惮,而你却依然能挥洒自如;你英姿焕发,与小乔郎才女貌,真是天作之合,是汉室大臣的乘成快婿、当今朝廷的英才;你气概非凡,进退自如,自始自终,高瞻远瞩;你在鄱阳忠心不改,没有听蒋干的劝说,这是品格高尚之举;你才华出众,文武全才,火烧赤壁,以弱胜强。想你正当少年,风华正茂,雄姿英发,没想却英年早逝,怎么能不叫我痛哭流涕呢?你的忠义之心,英灵之气,可以日月为证。你虽英年早逝,但其美名一定会名垂千古。为你哀痛难当,撕心裂肺。苍天也为你而昏暗,将士无不怆然泣下,你的主公为你的去世而哀痛得泣不成声,作为朋友的我,为你泪流满面。虽然我才疏学浅,但是却有幸与你共谋大计,协助东吴抗击曹贼,辅佐汉室;可见,我们的心始终是相贴近的,可是你怎么就突然早逝了呢?哎呀,公瑾,从此生死永别!如果你在天有灵,一定能体会到我心中的哀痛。除你之外,从此以后,普天之内就再也没有我的知音了!我的心里真是悲痛万分啊!但愿你还能听到我的声音!公瑾,你安息吧!
   诸葛亮为周瑜的亡灵念完祭文,就伏地大哭,泪如泉涌,哀恸不止。东吴将士无一不心生哀痛,纷纷认为诸葛亮对周瑜是情深意重。即使是东吴的外交使才---鲁肃也在心中也暗自想:"孔明是重情重义之人,都怪公瑾气量狭小。
    或许诸葛亮真的是为周瑜早逝而哀叹,但是,在当时的形势下,他需要玩弄一些手断,为自已留一条后路,以便回旋。
    周瑜的死可以说是由于他个人的气量狭小所造成的,但是如果追求其最直接、最根本的原因,与诸葛亮一而再、再而三制造出的"刺激"有很大的关系。所以,东吴将士对诸葛亮恨之入骨。可是,在这种情况下,他偏偏前去吊丧,而且还以这种手段迷惑了对方,掩盖了自已的真实图谋。不但没有置自已于危险的境地,反而让东吴将士相信他与周瑜的不和只是表面现象,从那以后,东吴将士就再也没过加害于他的念头。
    做任何事情都要给自已留下一个可以回旋的余地,对细枝末节的小事不必太过计较,放过那些芝麻大的小事,对你不会有什么影响,这也是为人处世的信条。人无完人,如果用显微镜去看待别人的缺点,那就是千疮百孔了,所以要待人以宽,凡事不要苛求。与人相处,就要与人为善一些,不要去刺痛别人,否则,对你没有任何好处。
   不由联想起孙膑与庞涓,庞涓下山时,鬼谷子教他"路狭隘处,退一步与人行",而庞涓却偏偏没听这句忠告,做得太过分了,结果,自己还是死在了乱箭之下。
   人们常说的"得意时勿太快意,失意时勿太快口"也是这个道理吧。
   凡是话说得太满的人,一定会表现出极端的性格,凡是极端的人,等于基本上不愿妥协,丧失掉灵活变通的机会把话讲尽了,等于不给自已留有余地,而到了完全没有回转的地步!做人在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给自已留下一个回旋的余地,而诸葛亮在这里不愧为我们的楷模!


[ 本帖最后由 Saniu 于 2009-10-25 15:34 编辑 ]
作者: 来半仙    时间: 2009-10-25 16:35

难道这就是风云里面说的:凡事太尽,缘分势必早尽?
作者: duxuefeng    时间: 2009-10-25 16:39

哎,周瑜也是肚量太小了,现实生活中不太可能被气死吧!诸葛亮再厉害,他也扶不起阿斗呀!
作者: vega1983    时间: 2009-10-25 16:43

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
就是这个道理啊,例子多了去
作者: 西山放牛娃    时间: 2009-10-25 17:07

《三国演义》流毒菲浅啊!历史上真实的周瑜绝非气量狭小、忌贤妒能之人,虽的确英年早逝,享年仅三十六岁,但那与子虚乌有的诸葛亮三气周瑜无关,皆是演义者言,如同戏说耳!

那历史上真实的周瑜又是怎样的呢?《三国志》陈寿评曰::“性度恢廓,大率为得人”;东晋.袁宏《三国名臣赞序》:“公瑾英达,朗心独见”,象这等溢美之词在正史典籍、名家评点中屡见不鲜,一致的论点就是:周瑜其实是个器量端雅,趣致高卓的人!
作者: christina78    时间: 2009-10-25 17:17

额。。这个故事反过来讲,
周瑜就是做事留余地,不够狠不够果决,放跑了诸葛亮,所以后来会被他气死。
要是不管不顾把诸葛亮一刀喀嚓了,也就没有后面的倒霉事情了。
作者: ppt0204035    时间: 2009-10-25 18:20

演义不是历史,诸葛亮是张良式的文人,没在前线作战。
作者: redruralcity    时间: 2009-10-25 20:56

通过演义这事说明一个道理是可以的。但别被演义误导。

楼上几位兄台说的很对,补充一下,周瑜是在攻打南郡(荆州九郡中一个)时箭伤发作挂掉的,和气量小没有关系。周瑜对东吴的最大贡献是赤壁之战,坚定了吴侯的抵抗信心,压制了张昭为代表的主和派,不然中国的历史有可能改写,可能提前由曹魏统一,如果曹操多活几年扎好根基,也轮不到司马懿父子什么事。

演义神话了诸葛亮,他的智慧被放大了,根据三国志记载,猪哥应该是精于治军吏道的管理型人才,当然对局势的把握也不错,不然出不来隆中对。他不善于指挥作战,处于中等水平,在刘备取西川时,出谋划策的军师为法正,猪哥还没有做正,他大权在握指挥打仗是在刘备挂了后,又用计除掉李严(写出师表的年份)。实际作战稳重有余,鲜见天才式的灵光一现,取得的战绩平平,数次祁山征讨取得的战绩一般,未采用魏延的子午谷奇袭纪略,因此其军事才能应次于周瑜。

几个史实,草船借箭是孙权的功劳,安给猪哥了。隆中对三分天下不独一家,鲁肃也有类似的观点(此牛人常被演义淡化而轻视)。火烧新野、博望是杜撰,跟猪哥无关。赤壁之战实际上曹军并没有大伤元气,虎豹骑还在,损失的多为荆州兵,但船烧了,为了安抚占领的州县防止后方叛乱,曹军是主动撤退。刘备军起了牵制作用,发挥不多。
作者: baibai_tao    时间: 2009-10-25 21:14

都不着调。
大家都被罗贯中同志忽悠了,其实实际咋地你清楚?
作者: Saniu    时间: 2009-10-25 23:15     标题: 回复9楼的贴子

感到您对历史战争甚是了解,其实我对诸葛亮和周公谨谁在战斗军事上更胜一筹并不介意,我所要意喻的主题是文章的后半部分,这才是我从诸葛亮身上所要借鉴的一些感悟吧!人这辈子需要学习的太多了吧.
作者: boxman999    时间: 2009-10-26 00:00

楼主用红字标出的“两个凡是”是亮点。
不过单从小说来说,孔明也是有把话说得过满的例证的,比如草船借箭。当然也可以说是他成竹在胸,但我觉着更因为他有主角光环,所以可以打破“两个凡是”。
作者: redruralcity    时间: 2009-10-26 12:50     标题: 回复 11楼 的帖子

你说的很对,人人都需要不断感悟、充实并坚强起来。

另外回复8楼,呵呵,引用的大部分出自三国志,这是获得公认的正史,并非杜撰,兄台可查阅相关文史资料证实。
作者: sgcv67890    时间: 2009-10-27 12:23

同意楼上几位兄弟的分析,只是演艺中的故事而已,诸葛亮出色的地方是他的政治才能,论军事是比不上周瑜的。
不过楼主的结论还是有一定道理的,让三分海阔天空嘛
作者: zhangleisb    时间: 2009-10-27 12:43

那是演艺啊,就是故事,真正的历史早已失传,流传下来的历史真假难辨啊
作者: wayer1010    时间: 2009-10-27 18:47

真正的历史有谁能说的清楚,知道诸葛亮,周瑜都是英雄救足了
作者: 1daotong4    时间: 2009-10-27 21:22

其实大家都知道楼主是把话题限定在三国演义的范围,何必扯什么三国志呢
作者: Ametrine    时间: 2009-10-28 08:55

其實就算是三國志也未必是真的

史學家早就研究過﹐陳壽很可能因為當年老爸被孔明判連坐一事對其懷恨在心

再加上他是晉國的史官﹐不是每個人都是司馬遷的 (不要忘了司馬炎爺爺的對頭是誰)

因此羅貫中是褒蜀貶魏﹐而陳壽則是褒魏貶蜀

歷史是勝利者所寫的﹐誰知道什麼是真偽呢
作者: acecombat    时间: 2009-10-28 09:02

鲁迅对诸葛亮的评价一针见血,近乎妖...
作者: lz8107    时间: 2009-10-29 19:54

其实历史上诸葛亮在军事上并没有周瑜那么强的,至于周瑜是不是被气死的还有待考证
作者: boxman999    时间: 2009-10-30 18:23     标题: 回复 17楼 的帖子

引用:
原帖由 crdd 于 2009-10-28 08:55 发表
其實就算是三國志也未必是真的

史學家早就研究過﹐陳壽很可能因為當年老爸被孔明判連坐一事對其懷恨在心

再加上他是晉國的史官﹐不是每個人都是司馬遷的 (不要忘了司馬炎爺爺的對頭是誰)

因此羅貫中是褒蜀貶 ...
我觉着提出这样说法的人很有可能连《三国志》都没认真看过。
在这里引述一下陈寿在《诸葛亮传》中最后对诸葛亮做的评价:
    评曰: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炼,物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

    除了最后一句,哪一句不是盛赞?管仲助齐桓成就霸业,萧何助刘邦打下汉室江山,而诸葛亮虽雄才大略,治蜀有方,但蜀国终究偏安一隅,未能成功,陈寿却将他比作以上二人,这评价难道还不够高?只有最后一句分析诸葛亮没能成功的原因,说大概应变将略不是他的擅长的。诸葛亮五次北伐,没有大的作为这也是不争的事实,难道这也成了对他的贬损?诸葛亮一生中没有在军事上取得大的成就也是事实。难不成非像演义中一样,不顾事实,写他算无遗策才算不诽谤吗?且看陈寿的用词和语气,“盖...欤”,甚至都并不是盖棺定论的陈述句。说他诽谤诸葛亮的人且拿出证据来,不要凭陈寿父亲曾经被诸葛亮处罚就主观臆断。
   “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陈寿这里说的已经很明白了,怎么还会携私怨有意贬损他呢。同为托孤重臣的李严因罪被贬,被流放之后却没有怨言,诸葛亮也仍然重用李严的儿子。李严后来听闻诸葛亮的去世的消息,激愤病死。“平(李严)常冀亮当自补复,策后人不能,故以激愤也。”(见《李严传》)陈寿如果真携私恨,何必这么写,来佐证诸葛亮执法公正,获罪之人毫无怨言?

    陈寿还收集整理了《诸葛亮集》,要真是恨诸葛亮还会干这事,帮他出书,让他的著作流芳百世?他上书晋武帝时如下所说:
“伏惟陛下迈踪古圣,荡然无忌,故虽敌国诽谤之言,咸肆其辞而无所革讳,所以明大通之道也。谨录写上诣著作。臣寿诚惶诚恐,顿首顿首,死罪死罪。泰始十年二月一日癸巳,平阳侯相臣陈寿上”
   提出陈寿报复言论的人不仅将司马炎,陈寿看小了,也将诸葛亮看小了。

   终上,流言止于智者,陈寿无愧于心。
作者: 月叶狼    时间: 2009-10-30 18:57

其实诸葛亮做的更绝.死了还去念叨人家.只不过表面工夫做的好。没人看的出他虚伪
作者: Gillianchung    时间: 2009-10-31 03:48

三国演义真是害人不浅 神话了诸葛亮 丑化了周瑜
自以为读过演义就等于看过三国 哎
作者: mqb700409    时间: 2009-10-31 07:49

根据一些史料记载诸葛亮确实才智多谋,聪明过人,不然也写不出《出师表》这样的名篇。但也没有演义中说的那么神。演义只是演义不能把它当正史来看。诸葛这最大的贡献是对刘备的绝对忠诚,最大的悲剧是刘备的性格过于软弱。说是扶不起的阿斗,实际上阿斗的性格是从刘备那里继承来的,只是更软弱了一点而已。诸葛亮是恨铁不成钢呀,既然泥都扶不上墙,你非要扶他干嘛。所以我认为诸葛亮的忠也是有点儿愚忠的味道。至于周瑜被诸葛亮气死之说,只是一种戏说。不过,在现实生活中,人们越来越意识到气量的力量。气量小,就会猜疑,总觉得别人对不起自己,总觉得自己如何如何能耐。听不进忠言,达不到自己的目的,就只会在那里生闷气。但生气恰恰对自己的身体有百害而无一利,这是不争的事实。最后只能伤了自己的身体,还给旁人当成笑柄。所以才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所以才要遇事能让三分,做到谦虚谨慎不骄不躁。所以才要说话不说十分满,留下一分给自身。这都是千百年来,前人给我们积累下的十分宝贵的经验,值得气量小,心胸窄的人去三思。
作者: 股票玩家    时间: 2009-10-31 08:08

楼上几位的讨论,使本人对历史又多了一点清醒的认识,多谢了。
不过大家稍微有点跑题,楼主想说的是一个道理,而大家在讨论的是历史的真伪。
作者: Saniu    时间: 2009-10-31 10:51     标题: 回复23、24楼

两位兄弟真是领悟到了我所发这篇贴子的真谛呀!
作者: t33    时间: 2009-10-31 13:26

诸葛亮主观、忌才、阴险,何以见得,就看他是如何对待那个丝毫不输于五虎的魏延吧,先是先入为主地判魏延有反骨,再就不听魏延进计的子午谷路线而弄得要六出祁山的烂摊子,最后他临死了还要设下一阴谋让马岱哄骗魏延造反再斩之以证明他的目光准确,只可怜了魏初为什么不投爱才如命的曹操而遭诸葛亮如此残害。当然,这都是演义上的故事而已,不过说实话,个人是很不喜欢诸葛亮的,一人之见,亮迷们不要激动才好。
作者: huang1989    时间: 2009-11-2 19:24

《三国演义》只是小说
楼主不能把小说里经过艺术化的东西当真
应该去看看陈寿的《三国志》
作者: tiezh    时间: 2009-12-1 15:15

周瑜也好、诸葛亮也罢;大家只不过是根据《三国演义》来说的。其实真正历史上的这二位,到是另一番模样。周瑜非是气量狭小之人;而诸葛亮也非智近乎妖。
三国结局在曹操一统北方后就已有定论,南方的吴、蜀是绝没可能扳倒魏的,他们能自保就阿弥陀佛了。可笑诸葛亮还不断北伐,把蜀的国力耗去大半。蜀的最早被灭也在情理之中。
战争打得就是综合国力,诸葛亮的北伐,在战略层面上,无疑是个大大的败笔!
作者: sy_yuyue    时间: 2009-12-2 00:12

诸葛亮被称为卧龙不是没有道理的,不过他最厉害的其实还是管理内政,带兵打仗不能算是他的强项。如果他早生个100年也许汉室还能在兴盛500年




欢迎光临 SiS001! Board - [第一会所 关闭注册] (http://67.220.92.21/bbs/) Powered by Discuz! 7.2